思思re热免费精品视频66,秘密列车动漫在线观看,久久久久综合国产,91久久成人免费

新聞分類
推薦新聞
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公司新聞 > 查看新聞
世界計量日” 到來,可你了解計量嗎?
作者:admin  來源:本站  發表時間:2020-05-20 10:11:02  點擊:1482

1999年,為了使各國政府和公眾了解計量,鼓勵和推動各國計量領域的發展,加強各國在計量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,第二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把每年的5月20日確定為“世界計量日”。

今年是第21個“世界計量日”,國際法制計量組織和國際計量局發布了2020年世界計量日主題“Measurements for global trade”及海報。為了配合“世界計量日”活動開展,市場監管總局將“世界計量日”中文主題正式確定為“測量支撐全球貿易”。此外,為突出計量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發揮的支撐保障作用,中國“5·20世界計量日”特別主題確定為“計量精準戰‘疫’、助力復工復產”。

今年的“世界計量日”即將到來,可您對計量知曉多少呢?今天,我們先從“計量與文化”的角度,帶您了解計量。


  世界計量日的由來


  為紀念1875年《米制公約》的簽署,每年的5月20日被設立為世界計量日。《米制公約》為全球一致的測量系統奠定了基礎,支撐了科學發現和創新、工業制造和國際貿易,以及民生改善和全球環境保護。


  俄羅斯著名科學家門捷列夫曾說過:“沒有測量,就沒有科學”。人們每天都在進行各種不同的測量,測量數據是人類活動中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。如果這種信息不夠準確可靠,就無法正確地認識事物,而計量就是關于測量的科學,是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,也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作。


 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與各種與“計量”有關的東西在打交道,比如,電子秤、血壓計、水表、電表、加油器、熱能表等等,這些都是計量的問題,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計量,了解計量文化。


  實物參照的古代計量


  我國古代為建立度量衡標準,始終做著不懈的努力。出土于殷墟的三支骨尺,長度皆在16厘米左右,正好是中等身高人拇指尖至食指尖間一拃的長度,與“布手知尺”相吻合。


  古人深知用人體作長度標準誤差很大的道理,因此一直在尋找一種復現性較好的自然物來定義一尺的長度。


  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中說:“十二栗而當一寸。”《說文》:十發為程,十程為分。”《孫子算經》:“蠶吐絲為忽,十忽為秒,十秒為毫,十毫為厘,十厘為分”等,說法各異,然而都難以與漢尺度相符。《漢書·律歷志》記:“以子谷秬黍中者,一黍之廣度之......一為一分。”黍和栗都是我國古代主要的糧食作物。栗即小米,古代又稱稷。黍子多為橢圓形,有白色、黃色和褐色多種。《漢書·律歷志》所說的“一黍之廣度之”,即選用中等大小的黍橫排,一粒黍的寬度相當于一分之長。


  為求證此說,我們曾作過多次試驗:用山西、北京等地所產淺黃和深褐色的黍子橫排100粒,約合23厘米,與漢代一尺之長約略相合。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,應用數理統計法求得平均值來定一尺之長,是合乎科學的。比起“布手知尺”的復現性有很大提高,準確度也基本上能滿足當時日常使用的要求。


  世界上最早的計程車


  記里鼓車又叫“記道車”。東漢末年劉歆《西京雜記》中有“記道車,駕四,中道。”漢畫像石有“鼓車”圖。發明地動儀的東漢著名科學家、文學家張衡曾制造過記里鼓車。唐代以前,車僅一層,唐以后分為兩房;即行一里下層木人擊鼓,行十里上層木人擊鐲。據史載,漢以后歷代制造記里鼓車者也不乏其人,但文字過于簡略,至末年代車的制法已經失傳。北宋天圣五年(1027年)盧道隆重新設計制造成車。《宋史 輿服志》詳細記述了車的結構、尺寸、規范等。


  記里鼓車是我國古代對齒輪系運用的典范。它的計程功能是由齒輪系完成的:將兩個齒數相同的齒輪中間嵌入一個中輪,車便能按同一速度和同一方向運轉,整個齒輪系與車輪同行同止。車上還有一套減速齒輪系,始終與車輪同時轉動,其最末一只齒輪軸在車行1里時,中平輪剛好回轉一周,經機械系統作用,車上的拔子就撥動下一層木人擊鼓一次;車行10里時,其上的撥子就撥動上一層木人擊鐲一次 ,其原理與今天汽車中的里程表相同。現代里程表的發明人是18世紀的美國人本·富蘭克林,比記里鼓車晚了1600多年。


  為什么電視劇一集45分鐘?


  在很久以前(最早的電視劇出現在80年前,而最早的電影出現在100多年前),膠片卷盤的片盤,一般可以容納15分鐘的容量。技術制約形成習慣,因此電影或電視劇的長度一般都是15的倍數。短片一般為15或30分鐘,故事片一般是90分鐘或105分鐘,電視劇一般為45分鐘。


  但真正的問題來了:15分鐘的片盤是很早的事情了,拍攝電視劇后來使用的是磁帶,而如今電影電視劇使用的則是數字技術,根本不會受到這15分鐘的制約,為什么電視劇仍然大多是45分鐘左右一集呢?這里面的原因,就是經濟學上的“路徑依賴”原理。它的含義是:有些事情當你做出了第一個選擇,那么未來的道路就被不可逆轉地決定了。影視業已經從敘事、制作、發行、終端等各個環節都適應了這個時間長度,因此改變意味著巨大的成本。


  這一剎那是多久呢?


  “剎那”,外來語,常見的“剎那”“瞬間”“彈指”“須臾”等字眼,都是時間非常短暫的慨念。古代印度梵語“剎那(ksana)”在《現代漢語詞典》里解釋為:極短的時間;瞬間。那到底這一剎那是多久呢?


  在東晉佛陀跋陀羅和僧人法顯共同翻譯的佛經《摩訶僧祗律》(該書的梵文本是法顯在晉安帝義熙八年也即公元412年從印度獲得并帶回中國的)卷十七中有這樣的記載:“一剎那者為一念,二十念為一瞬,二十瞬為一彈指,二十彈指為一羅預,二十羅預為一須臾,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。”


  據此,我們不難做出如下的推算:一日一夜24小時中有30個“須臾”,600個“羅預”,2000個“彈指”,24萬個“瞬間”,480萬個“一念”或者說是“剎那”;再進一步細算,因為一晝夜24小時共有86400秒(1440分鐘),那么一須臾則為2880秒(48分鐘),一羅預為144秒(2.4分鐘),一彈指為7.2秒,一瞬間為0.36秒,一剎那為0.018秒。


  通過此番計算,不僅得知了“一剎那”的時間有多長,而且也得知了“一須臾”、“一羅預”、“一彈指”、“一瞬”和“一念”等詞匯的具體時長,從而為我們今后更準確地使用諸如“須臾間”、“彈指間”、“轉瞬間”、“剎那間”、“一念之間”等用語,提供了一個“量”的參考。


  成語中的計量


  千鈞一發:“鈞”在這個成語中是指我國古代衡制計量的單位。1鈞=30斤,1斤=16兩,1鈞=480兩。“千鈞一發”成語出自《漢書》,漢時1兩約合15.6克,1鈞即等于7488千克,“千鈞”重量應在748.8萬克也就是7.48噸以上,可想而知一根頭發絲怎么可能禁得住這樣的重量,以此形容情勢非常危急。


  福生于微:“微”其實是我國古代量值極微小的長度計量單位。根據《察偉算經》記載,“忽,十微。微,十纖”,也就是說1忽=10微,1微=10纖。前文曾提到,1寸=10分,1分=10厘,1厘=10毫,1毫=10絲,1絲=10忽;1忽又等于10微,由此推算1寸=1000000微,這也印證了《辭海》所注,微“長度為一寸的百萬分之一”,足見“微”的量值真可謂是“微乎其微”。比喻福分產生于極微小的因素,福氣在于微小因素的不斷積累。


  差之毫厘,謬以千里:“毫”和“厘”是我國古代量值微小的長度計量單位。我國古代度制通常1尺=10寸,1寸=10分,但歷朝歷代“尺”的量值并不一致。《孫子算經》載,“蠶所吐絲為忽,十忽為秒,十秒為毫,十毫為厘,十厘為分”,到了宋代。“秒”改成了“絲”。“里”在這個成語中是指長度計量的單位,但在古代“里”起初是居住單位、面積單位,之后才逐漸演變為長度單位。


  古代年月日的由來


  寒來暑往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自然現象。從通過感覺器官來判斷季節的變化,學到會用數來記錄從月圓到月缺所經過的30個晝夜,進而發現太陽和星星移動的位置規律等,逐步形成了最初的天文歷法知識,即年歲,季節和物候月,開始了種植活動。這些天文現象,可以從出土的原始社會陶器殘片上繪制的日、月、山,日出、日沒以及把太陽在星空背景上統一周的路徑,均勻地分成12個等分的圖案上得知。


  據文獻記載,氏族社會后期,傳說中的氏族領袖顓頊,已通過觀測星辰推算一年的長度。其后,黃帝則創立了度量衡及里、數五個量。又命大臣堯創造了記日的方法。黃帝的繼承者是堯、舜。堯命羲根據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來制定歷法,把一年訂為366日。由于一年的長度與月的長度不是整數倍,這時期的歷法已采用了置閏月以調整。舜時又對各部族的歷法和度量衡作了協調統一。


  財務上大寫數字起源于何時?


  計量的數目字用大寫,是自古一直沿用到民國的,解放后,有些賬目才逐漸改用阿拉伯數字,那么,使用大寫數字是起源于何時呢?


  明朝初年,郭恒官至相位,大肆貪污,私改度量衡器具,大斗進小斗出,短斤缺兩,巧取豪奪。案發時貪污精糧2400萬左右,相當于明朝一年的征糧。朱元璋大怒,殺貪官污吏萬余人;并整肅計量器具,為反貪污樹廉,朱元璋還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,并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范,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。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“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、百、千”改為大寫,用“壹、貳、叁、肆、伍、陸、柒、捌、玖、拾、佰、仟”,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。就是說,財務上用大寫數字記數,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。


  元朝的度量衡


  元朝(1271—1368)幅員廣闊,交通發達。海外貿易也得到發展,與日本、朝鮮、印度以及波斯灣沿岸各地都有交往,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到中國來的就相當多。中國的三大發明火藥、羅盤、印刷術都在此時經阿拉伯傳入西歐。為了便于與各方面、各地區商貿的往來,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,其中包括在秤錘上刻不同的文字:漢字、回鶻蒙文、巴思八文和波斯文。不同民族、不同國家的文字在小小的秤錘上同時出現,除加強了蒙、漢、藏名族語言文化的交流外,同時也是為了適應外國人到中國經商的需要。


  元立國后,基本上沿用了宋代原有的典章制度。宋代度量衡由國家規定專管商務貿易的太府寺掌管,禁止民間私造。《元典章》中規定:“凡斛斗秤尺,須行使印烙。官降法物。“還規定凡改年號即鑄造器具頒至全國”。這一點在元秤錘上反映得十分突出。迄今收藏在各地博物館的元代秤錘甚多,僅所見就有300余件,其中有年號的共247件。元代秤錘銘文的內容包括鑄造的年代、地名、長官等外,有些錘上還鑄有錘重和最大秤量。反映出元代桿秤已發展到一個成熟的階段。從對秤錘和有自重銘文的銀鋌等各種實物的實測后,可以推證元代一斤的重量值約為608克。元代一尺多長?一升容積是多少?至今尚未得到確切可靠的歷史資料。經多方考證,也只能有一個參考書值,即一尺約35厘米。一升約1003毫升。


  世界計量日是一年一度的活動


  這一天,80多個國家舉辦慶祝活動,宣傳計量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,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吧~

;

Copyright(C) 西安西儀中威儀表有限公司 本站網絡實名:活塞式壓力計 活塞壓力計
銷售熱線:029-86691315 傳真:029-86691316 E-mail:xayibiao#163.com(發郵件時請將#換為@) 陜ICP備19012971號